(2014年11月)與國家交通運輸
物流公共信息平臺(以下簡稱平臺)接觸前,杭州金毅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金毅科技”)是一家典型的技術型企業,技術很好,用戶口碑也不錯,但市場份額不大。2010年與平臺有了第一次合作后,金毅科技開始專注于
物流應用軟件開發,公司營業額達到了500萬元。用總經理侯殿旗的話說:“
物流信息化帶動的市場,給
公司發展帶來了機遇。”
而帶動物流信息化的,是標準。
《國家物流平臺因企業而精彩講述創業者故事》系列報道①
《國家物流平臺因企業而精彩講述創業者故事》系列報道②
平臺好比信息“高速公路”
“第一次聽到平臺的理念和構建時,當時的第一感覺就是終于找到了組織。”談及初次相遇,侯殿旗似有千言萬語,卻都轉化成了這一句話。
因為物流公司是金毅物流軟件的主要客戶,而他們是物流鏈上的“弱勢群體”。
比如,物流公司的上游企業提出要對接管理系統,用誰的標準對接呢?上游企業會說,這套標準我用慣了,用我的標準對接。金毅科技就得按物流公司的要求,跑到他的上游企業對接標準,改造軟件。一般要1個月時間,費時費力,收費卻很低。
同樣的故事不斷上演著,直到有了平臺。
“有了平臺,只需對物流企業的軟件按平臺標準作一次改造,以后和其他企業互聯就很方便了,1天就能搞定。”侯殿旗說。
為了幫助記者理解,侯殿旗找到了一個比方。
“連接管理系統好比修路,以前連一次要單獨修條路。有了平臺,按統一標準搭建了一條無形的信息高速公路,只需修條匝道,就能把信息連回家。”
一個標準,看似簡單,卻足以撬動了整個物流行業。它就像是金字塔的塔基,讓每一塊石頭不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還各自緊密相連,撐起了整座金字塔。
政策杠桿帶動標準推廣
在侯殿旗看來,比統一標準更重要的,是標準的推廣。
標準帶來交換,交換帶來數據,數據帶動應用,應用創造神話,這是大數據時代的經濟規律。
“有標準不落地等于零。推廣標準,政府應該發揮積極作用。”侯殿旗說。
怎么推廣國家平臺標準,浙江的做法是:以信息化帶動標準落地。
“當時浙江物流信息化的水平還比較低,很多中小企業還沒有用上物流軟件。物流信息是跟著軟件走的,按平臺標準開發的物流軟件普及了,既能加快信息化進程,也能使標準落地。”侯殿旗說。
省里出臺了一項政策:向中小企業免費普及物流標準軟件,并鼓勵已經有物流管理系統的企業按國家平臺標準作接口改造,省里補助接口改造的費用。
談到這項政策,侯殿旗如數家珍。
第一階段是補助軟件開發商。金毅科技每開發一個用戶,省里給予一定補助。“相當于企業免費用軟件,政府買單。”侯殿旗說,“當時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都很低,反正不用花錢,愿意試一試。這樣,數據交換就來了。”
第二階段是補助物流企業。之前接入平臺的主要是小企業,對市場影響有限。有一定規模的物流企業,基本上有自己的管理系統,省里就積極鼓勵他們進行接口改造。
第三階段是補助物流鏈的上游企業。上游企業的加入將會帶動一大批下游企業的自動加入,聯動效果非常明顯,因此,省里開始把補助重點轉向上游企業。“后來像華東醫藥、新華書店等上游企業都加入進來了,就帶動了一大片物流企業。華東醫藥有4家物流服務商,3家成了我們的客戶。”侯殿旗說。
標準發展的三個階段,金毅科技都參與到了其中。借助這股“東風”,金毅科技迅速做大。而國家平臺標準,也在潛移默化中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。
“現在我們更主動了。新的客戶上門,都希望按照國家平臺標準建設信息化系統。這是在為今后發展留足空間,再不加入就落后了。”侯殿旗說。
物流界將上演創業奇跡
伴隨著物流信息化的迅速發展,軟件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,新的增值業務也在不斷孕育,帶來更大的誘惑。“代收貨款、物流保險、供應鏈融資等,都是增值業務,將金融引入平臺,打造物流支付寶企業,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。”侯殿旗說。
做強物流軟件主業,還是進軍增值業務領域,侯殿旗面臨著選擇。
而隨著標準的進一步推廣,這樣的選擇將更為迫切。
平臺好比一個生態系統,標準類似于蘋果的IOS系統,目前接入平臺的30萬家企業好比“手機終端”,而基于平臺的應用就是一個個APP。
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入平臺,更多更好的應用會源源不斷地產生。不久的將來,那些在互聯網時代發生的一個個創業奇跡,也會在物流時代上演。